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2022-04-18 09:41
来源:

原标题: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来了:高举旗帜 勇担使命 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高举旗帜 勇担使命 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4月8日)

陆治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一、奋发有为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为我们把脉定向、擘画蓝图,这是青岛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里程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省委工作部署,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重大考验,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圆满完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坚持高举旗帜,强化理论武装,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落实。坚持以行动诠释忠诚,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出台贯彻落实意见,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五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动能转换,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五年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突破1.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9万元。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加稳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引领型大项目落地建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居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上市公司数量翻了一番,总数达72家,直接融资规模增长4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迅速起势,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四新”经济、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突破30%。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获批组建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达5554家、增长3.1倍;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列全国第10.进入第一梯队。

这五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挥重点园区政策功能叠加优势,城市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全面完成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放管服”、国资国企、财富管理、社会信用体系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市场主体达195万户,实有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每千人拥有企业72户;人才总量达251万人、增长48.5%。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合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29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跨越四个千亿元台阶,达到8498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9位;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13个,年均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4.1%、全省39.3%。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海铁联运量稳居沿海港口城市首位,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成功服务保障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青岛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这五年,我们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全域统筹,城市承载力提质升级。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环湾都市区空间框架初步形成。老城区保护更新有序开展,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00万平方米,惠及30.2万户。乡村振兴全面推进,3个区(市)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一批省级美丽乡村。胶东国际机场建成运营,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等建成通车,地铁实现网络化运营、总里程跨入全国前10位。城市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城镇化率达77.2%,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平均300天以上,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等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9%,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这五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改革发展红利切实转化为民生幸福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和贫弱村全部脱贫摘帽,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成果丰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增长43.6%。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202.9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40所,康复大学加快筹建,驻青高校达29所;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新建全民健身场地508处,成功承办第24届省运会和第14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模式”全国推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9%和45%,累计建筹保障性住房20.5万套,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事业繁荣兴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不断深化,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国防动员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九连冠”。果断有效处置了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

这五年,我们坚持严的主基调,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完成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干部“育选管用”机制,区(市)、镇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赋予“莱西会议”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建立城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着力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实现十二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清廉建设持续推进。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年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接续奋斗、全市上下拼搏进取的结果,也是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二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为青岛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改革发展的实践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讲政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前提。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压奋进、细照笃行,确保总书记的厚望重托落到实处。

造福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初心使命,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紧紧盯住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谋实事、办实事,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要坚决办、及时办、认真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的主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好具有青岛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干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必须树牢实践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一事成一事,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党的领导是干好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新培育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偏弱,营商环境仍需提升,龙头作用、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城市空间布局有待优化拓展,功能品质还需进一步提升,老城区改造仍有不少欠账;基层治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作风仍需改进,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进一步深化,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立足新时代锚定新目标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情深似海、厚望如山。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视察,要求我们“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青岛的重大任务,更是青岛的时代使命。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作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对山东踏上新征程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走在前”的使命担当,始终按照“走在前”的要求,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结论。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干出更大业绩。

时代潮起,波澜壮阔。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已成恢弘气象,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把青岛发展放在新发展格局中来审视和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青岛一系列国之重任,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战略搭起新平台,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链接面临新机遇,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枢纽优势带来新资源,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城市能级拓出新空间,必将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把青岛发展放在山东发展全局中来审视和谋划,省委确定“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作出“十大创新”工作部署,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突破,赋予青岛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更大活力;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崛起,赋予青岛联通世界、推进国际化更大空间;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快构建,赋予青岛打造都市圈、发挥核心城市引领作用更大责任,必将进一步推动青岛当好龙头,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我们要把青岛发展放在城市新的历史方位中来审视和谋划,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日益显现,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具备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条件和历史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勇担时代使命,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时代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描绘好新时代青岛改革发展新画卷,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宏伟篇章。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拥有雄厚实力、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展现国家形象的高能级城市。今后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是:紧紧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总目标,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在增强综合发展实力上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更具活力,海洋特色更加鲜明,赋能作用更加突出,城市资源整合和集聚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城市日益呈现航运贸易通达、国际往来频繁、国内外人才荟萃、先进文化引领、多元文化交融的精彩;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乡融合发展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不断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富足幸福、更有机会人生出彩、更能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更加注重强化大城市功能,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四个发展导向。突出“引领型”发展导向,就是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和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就是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转化功能,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就是要放大开放通道作用,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突出“共享型”发展导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激发全市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伟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动力,携手创造幸福生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和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今后五年,我们要围绕实现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按照“四个发展导向”,重点在打造“六个城市”上集中发力、全面推进。

——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2%左右。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高端海洋科技产业和项目,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形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显著优势,在全球海洋城市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联络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全球引才网络体系,对接国际标准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城市创新能力保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前10名。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平台制度型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对RCEP经贸规则应用形成示范效应,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内外贸一体化突破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基本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稳居全国第一梯队,累计使用外资超过350亿美元。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彰显山海城湾一体特色,建设活力充沛、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开放包容的美丽湾区。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更加鲜明,成为重要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整体性、突破性成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关键步伐。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城镇化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捷,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构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文明程度和国际美誉度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安全发展的底线更加牢固,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展望2035年,青岛将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基本建成。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青岛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达到新高度,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展现壮丽图景,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窗口。

实现青岛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强大动力,咬定目标不放松,担当作为,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的时代答卷!

三、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市上下要围绕新目标新任务,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决战决胜的信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力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突出新兴产业引领、“两业”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为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提供坚强支撑。

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做强优势产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着力提升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优势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做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十大新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打造一批五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海洋物联网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围绕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等产业,实现先进制造与生产服务互促共进。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重点培育文化、旅游等产业,更好满足居民生活新需求。充分发挥消费转型升级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升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壮大时尚服务消费,打造一批地标性商圈和高品质步行街,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推动数字经济蓄势崛起。加快数字产业化,突破发展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引领性产业,推进5G规模化应用,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每年数字化改造1000家企业,建设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灯塔工厂、智慧园区,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千兆宽带”“万物互联”“E级算力”等智慧城市新底座。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是主体、项目是关键、园区是载体、政策是保障。坚持企业带动,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中小企业育苗工程、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培育一大批优秀中小企业。坚持项目驱动,以项目为牵引,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引进一批头部企业、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高成长企业项目,推动各区(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坚持园区牵动,实施园区整合提升,引导各功能区聚焦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做出特色,打造专业化园区,建立以“亩产效益”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提高产业集聚度。坚持政策促动,实施关键细分领域突破与全产业链发展并举,推行“链长制”,健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政策体系。

(二)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推动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增强自主创新实力。培育更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提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创新能力。实施全链条、一体化关键技术攻关,集中突破智能芯片、工业传感器、网络控制系统等“卡脖子”技术,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建设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建设一批国际国内联合实验室,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建设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吸引更多头部企业研发机构落户青岛。实施“沃土计划”,滚动培育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数量倍增。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发挥科创母基金、创投风投等助推作用,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增强人才集聚引力。实施“人才强青”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创新发展智力资源。在精准引才上求突破,发挥驻青高校、科研院所聚才效应,完善项目驱动的人才招引机制,每年引才聚才25万人以上。在精细育才上下功夫,持续推进“未来之星”培养、“岛城工匠”培育、工程师梯队培塑等计划,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在精确用才上见成效,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用人单位主体地位,赋予其更大的人才评价自主权。在精心留才上强保障,着力解决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人才住房等问题,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医院,为海内外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贴心服务,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营造优质人才生态。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发挥青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以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创新优势,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四个中心”功能,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发挥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每年推出30项含金量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功能,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抓住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推进贸易投资、产业发展等领域深度合作,提高对外投资发展水平。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强力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滚动推出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贸易主体突破2.5万家,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持续放大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效应,提升重大展会平台国际影响力,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青岛。

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国际航空枢纽为重点,建设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支持青岛港打造国际枢纽海港,在沿黄流域布局更多内陆港,与日韩等境外港口“多港联动”,增强航运集疏运能力,大力发展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等业务,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提升胶东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新开、加密国内外客货运航线,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中转口岸。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打造“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推进胶东半岛铁路公交化运营。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在产业集聚、招商引资、科技成果转化、数字青岛建设、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推出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举措,构建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创建国家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营造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的浓厚氛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与区(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大国家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效应,加大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数字人民币等创新力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精准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优质温馨的服务环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码通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强化政策服务供给,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滚动推出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升级“政策通”“融资通”平台,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

(四)强化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统筹优化空间和生产力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深化与沿黄地区重点城市战略合作,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强化青岛龙头作用,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步伐,联合胶东四市强核聚群、抱团发展,建立一批产业链联盟,共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加快与周边县市同城化发展。

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坚持“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统筹市域一体发展。环湾引领,就是以环胶州湾都市区为核心,引领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组团布局,就是围绕环湾都市区,推动董家口港城、蓝谷新城加快建设,姜山、南村等新市镇速成规模,形成等级有序、布局合理的城镇组群,构筑面向胶东、辐射半岛的城镇发展轴带。蓝绿交融,就是保护好自然生态,形成山体、水系、岸线、公园、绿道、人文等有机交融的景观风貌。网络支撑,就是围绕城镇布局,构建支撑有力的综合交通、公共服务、数字信息等网络体系,促进各类要素高效流动和集聚,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提高环湾都市区能级。坚持聚湾强心,着力提升环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世界一流湾区。东部区域,突出文化传承、业态迭代,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强化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特色商贸、人文交流等功能,加快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内涵式发展,塑造时尚魅力核心区。西海岸新区,突出开放创新、全面提质,发挥多平台叠加优势,强化航运贸易、临港经济、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功能,全面展现国家级新区特色风采,塑造综合实力展示区。北部区域,突出扩容聚能、产城融合,依托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高新区等功能区,强化物流贸易、临空经济、科创孵化、国际会展等功能,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增强城阳、即墨、胶州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推动平度、莱西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实现突破发展,联动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高品质开发张村河两岸、楼山区域、北客站及周边等重点片区。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老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小街小巷、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加强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让市民生活更舒心。统筹推进地铁、快速路、主干道、未贯通道路等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市政道路建设“15515+N”工程,让市民出行更通畅。推进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城市公园、山头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升级城市云脑,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展现整洁有序、安全智慧的城市管理新形象。

(五)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始终把海洋作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更大力度统筹陆海联动发展,健全完善海洋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当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

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发展。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双核”引领作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坚持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智慧化方向,大力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水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海洋产业领军企业,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提升航运保险、船舶租赁、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能级,开展海洋绿色信贷、蓝色债券示范金融业务试点,推动国际邮轮母港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加快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养殖工船产业,打造“蓝色粮仓”。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级。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行动,放大海洋科研优势,强化科技资源共享,提高创新平台层次,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做强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平台,推进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瞄准深海探测、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大科学计划。开展海洋产业聚才行动,完善“高校院所+企业”深度对接机制,促进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提高海洋综合治理水平。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着力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优化海岸带及近岸海域开发保护总体布局,推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强化联防联治,提升海上溢油、危化物、浒苔等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岸线开发,打造一批美丽海湾。积极争创海洋碳汇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落地运营。积极筹办国际性海洋会议,探索创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聚焦高质高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质量强农,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加工农业、数字农业、体验农业,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链。

聚焦宜居宜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坚持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布局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片区。持续加大投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全面提升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公共设施水平。坚持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聚焦富裕富足推进农民生活品质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构建分层分类帮扶和持续增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实施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增收攻坚,促进乡村多渠道增收。推动乡风文明提质,提升农民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统筹推动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协作工作。

聚焦融合发展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均衡化。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引导大学生回乡、城市人才下乡、“能人”返乡。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利益分配,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青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有序推进“双碳”任务落实。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实施碳达峰工作方案。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实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培育行动,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工程,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高效循环经济。推进生活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约束底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海岛湾系统治理,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高质量开展全域绿化行动,打造科学绿化示范城市。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八)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城市软实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位,涵养城市文明,筑牢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提升城市文明高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完善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百姓骨干讲故事的“大宣讲”格局。建强宣传思想阵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做优做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市民文明素养、科学素养提升行动,继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扩面、提档升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一批标志性文化新地标。实施文化惠民、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程,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创作更多体现青岛印记的精品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利用,推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放大“电影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建设艺术城市,让人文青岛享誉世界。

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影视文化、5G高新视频、音乐演艺、创意设计等产业。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新业态、文化消费新模式。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拓展“旅游+”模式,开发“旅游+”产品,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文化创意、数字传媒、时装服饰等时尚产业,建设国际时尚文化中心。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家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努力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共同富裕成果。

全面推动就业增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动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每年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以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政策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全面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做好“双减”工作,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高标准建成康复大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0所以上。加快建设健康青岛,构建平急结合、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体系,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新增三级医院7家,高标准建成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建设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医药强市。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办好亚洲杯足球赛、“远东杯”国际帆船赛等国际赛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抓好低保、特困、残疾、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落实,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重视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推行“医康养”一体化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坚持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建筹保障性住房20万套以上,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住房需求。

(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法治引领保障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越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全面提升人大立法、监督、决定等工作水平,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大力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完善“倾听与商量”等协商民主平台,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常态化,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的质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扎实做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党管武装责任,全面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深化军政军民团结,持续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

全面推进法治青岛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面依法治市,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面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打造便民阳光司法机制,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提升司法公信力。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坚决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领域风险,提高粮食、能源、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发展应急装备产业,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以社会安全为保障,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四、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保障。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更大功夫,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悟思想、强党性有机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深刻领悟“国之大者”,扎扎实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落地,做到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青岛见行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政治监督,落实“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持续做好巡视和督导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强化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

(二)固本强基抓基层,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农村、城市、国企、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坚持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全面提升“一统领三融合”水平;实施“党建引领、一网治理”强基工程,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严格党员队伍管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严管厚爱建队伍,锻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骨干力量。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打造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让更多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任。实施干部队伍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多渠道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深入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善用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

(四)锲而不舍纠“四风”,塑造奋发有为的实干氛围。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损害党的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查处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的乱作为问题,以及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行动,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锻造新时代青岛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充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坚持低调务实、崇尚实干,对看准的事情、定下的目标,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一刻也不放松地往前推,用更多实打实的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五)坚定不移反腐败,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加大惩治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坚守政治巡察定位,高质量推进市委巡察工作。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做实专责监督、贯通各类监督,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完善“四种形态”运用机制,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教。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清廉建设深度融入社会治理,打造“清廉之岛”城市名片。

同志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嘱托,是全市人民的长久期盼,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重任在肩,只争朝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古德]

精彩专题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青岛》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中共.........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2019.........

追梦新时代——2019全国两会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2019年3月5日在京召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