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8月13日讯 在嘉陵江东路社区活动室内,墨香袅袅,宣纸铺展。党员志愿者姜亦岱老师正俯身仔细刻画着一副柿子扇面画,笔锋流转间,一个个饱满圆润的柿子跃然纸上。旁边,董淑艳老师的牡丹花示范引得几位居民屏息观摩,跃跃欲试。这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场景,正是社区“嘉陵墨韵”公益课堂的日常剪影。在姜亦岱、董淑艳等党员志愿者的倾情投入和社区专业社工的精准策划下,这方翰墨天地已成为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的重要引擎。
双擎驱动:专业精准托起文化惠民之舟
“嘉陵墨韵”课堂的成功,源于社区创新探索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引擎驱动模式。社区工作者立足居民需求调研,扮演“课程设计师”与“资源调配者”的核心角色。他们深入楼宇倾听心声,发现居民对提升艺术素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普遍渴望,由此精准锚定书法、国画作为公益课堂的核心内容。开课时间、教学进度均经过细致规划,确保与居民生活节奏无缝衔接。这套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策划机制,确保了公益服务的靶向精准和资源效能最大化,为项目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先锋领航:党员志愿者擦亮为民服务本色
在专业社工搭建的坚实平台上,以姜亦岱、董淑艳为代表的社区党员志愿者们,成为传递文化薪火、服务邻里乡亲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响应的“嘉邻益行”传统文化志愿者团队,将公益课堂视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课堂上,他们是技艺精湛、诲人不倦的老师,一笔一画耐心传授;课堂外,他们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倡导者和组织者。党员志愿者的先锋形象与奉献精神,如磁石般吸引着更多热心居民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在翰墨飘香中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广泛共识。
墨韵生辉:文化滋养提升社区幸福成色
“嘉陵墨韵”课堂自启动以来,迅速成为提升社区文化品质、融洽邻里关系的关键载体。数十名辖区居民在专业辅导与志愿陪伴下,从零基础起步,逐步领略书法之筋骨、国画之意境。学员李阿姨感慨:“退休生活原本单调,现在每周都盼着来上课,不仅学了本事,更认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老伙伴,心里特别充实!”艺术素养的提升,精神世界的丰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缕浸润心田的“墨韵”,已成为提升社区凝聚力、营造文明和谐氛围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
以文化之柔韧,铸治理之刚强
嘉陵江东路社区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擎驱动打造的“嘉陵墨韵”公益课堂,为创新社区治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它深刻印证:当专业力量的科学规划与党员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形成合力,社区服务便能精准触达民心所盼;当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融入日常生活,便能有效激发社区内生动力,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支由社区点染、志愿者传递的墨笔,不仅书写着横竖撇捺的艺术之美,更勾勒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图景——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社区的和谐篇章,正于这悠悠墨香中从容续写。
下一步,社区将继续依托“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深入调研居民多元化需求,积极开发形式多样的公益课堂、志愿服务,让服务更暖心,让治理更有效,奋力书写为民服务的新篇章,绘就幸福社区的新画卷。(信网记者)
[编辑:李源菁]